相由⼼⽣

脖⼦疼,是因為不願意向⽗⺟低頭? 腰痛,是因為不
願意向⽗⺟鞠躬? 我的臉上寫著我是什麼樣的⼈?

靈性家排手記八 – 人間

“她好像很喜歡我,可是我不認識她。” 走在上海郊區的街道,驀然想起昨天台上的家排個案說的這句話,說完之後她大哭。而當我想起這句話的時候,眼眶也不禁紅了。 導師班從模塊三到模塊七,終於從肅殺之氣凜然的北方,移動至溫暖的南方,雖然我出生於海島,有別於大陸型氣候,但是在這移動當中,我發現自己畢竟是個南方人,一到深圳和上海,就覺得渾身自在許多。而我和同學融入的程度,也從一開始的冷眼相看到現在的依依不捨。 已經不止七次和你們在一起了。 自從被海靈格夫婦領到這片之前從未踏上的土地,每一次見到你們,走在另一個充滿代表性的中國城市,我都覺得充滿了新鮮和好奇。 我聽得懂你們的話,又像是聽不懂; 我看得懂你們的文字,又像是看不懂;我猜得到你們的心思,又像是猜不透。 在奧地利的時候,我看著你們成群結隊地玩,抱團談笑吃飯,而我是一個人,徹頭徹尾的一個人,包在繭裡,藏在心裏,悶在鼓裏的一個人。 沒有人和我說話,我也沒有能力和誰在一起。我想大聲吶喊,又怕被攆出去,滿腦子的不服氣化成擤不完的鼻涕和鼻子邊上一顆大膿皰。那時我的樣子一定很可怕。 我拼命地在教室裏擤鼻涕,每一下巨響都像在聲聲地說:”不……!不……!”  堵塞真嚴重,身體上的,精神上的,我使勁堅持著,堅持得背也直了,我得全力和這股力量周旋,我以為我能和它對峙。 我是帶著外公的自傳和外公外婆抱著我的照片去奧地利上課的,我不知道為什麼,但是我覺得我應該帶著他們。 後來去北京上課的時候,我正在讀余杰的1927: 民國之死。 書一開頭就說:真正的「中華民國」早已被蔣介石埋葬!民國十六年蔣介石率領的北伐與清黨, 伐掉的不只是軍閥,還有國旗、國歌與國會。 清掉的不只是共產黨,還有國民黨的理念與良知。 我自認對中國近代史夠有興趣,對那個我的外公外婆奶奶大伯選擇跟隨的政權做過的事知道得夠多,但余杰還是顛覆了我的史觀,開了我的眼。 是,開眼。 每一次上課就是來開眼,來不斷地看到更多的真相。 臨踏上書中所有的情節發生的那塊土地之前,我有衝動把這本書帶著。 但是,我想把這課上下去 – 這本書顛覆的不只是我的史觀。 後來,我帶著王鼎鈞的關山奪路,記述山東流亡學生如何被騙進軍隊,在人命如草芥的亂世中求存,還有他對於國軍如何一路失去民心、丟掉江山的第一手體驗。有時候,我把書放在位子上,我想,或許有人會好奇,和我聊一聊。 沒有,沒有人好奇,這本書和這本書?寫的人像是隱形了,没有人想知道他們發生了什麼事,没有人想聊聊他們。 太多了…….. 太多了…….. 這句話說的只是被流掉或是被送走了的孩子們嗎? 我,是那個少數的幸運的留下來了的孩子嗎? 你們是誰? 你們身後站著的是那些被犧牲了,送走了,來了又回去了的生命嗎? 那麼多……. 那麼多…….  每一次,我會看到一些東西,令我悲哀泣之,以喪禮處之的東西。很多時候,不像是來自人間。我不確定還有誰看到了。 我在排列當中看見他們,也看見了直挺挺地站著,完全沒有倒下去的統治者們。 離開的時候,我是滿意的,我只要看到他們就好了。 這個場域奇妙的地方在於,每個人會看見他們所需要看見的東西,允許的,和不被允許的。 不言之教,無為之益。 我明白那塵世轉變的面孔後的翻雲覆雨手還牢牢抓著,我明白有滴滴出行美團送飯已經是多少代人不曾享受過的太平盛世,我也了解財力和武力帶來幾代人夢想的大國崛起的驕傲。 何況,我一路受著款待,蹭房、蹭飯、還蹭網,只要不想著翻牆越獄這種事,一切不都挺好? 可我總惦記著他們,那些沒有活下來和留下來的。 我想給他們上一炷香。我就想看看他們,看看真相:個人的,家族的,還有國族的真相。 或許你們都看到了,只是心照不宣。 而我,是那個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回來的人,來看,和被看。輕聲地說:別忘了…… 別忘了……..  在上海,留了半天時間觀光,十里洋場,多少風光,我卻想不起看什麼,人問我我就說:四行倉庫。聽的人一臉茫然,我試著說:就是那個八百壯士死守的地方,還有個女童軍冒險過河,給他們送國旗 ……..。 喔 ……..。 之後兩天不管上課下課,我的腦海裏不時迴盪著這首歌: 中國一定強 中國一定強 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 中國一定強 中國一定強 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 四方都是砲火 四方都是豺狼 寧願死 不退讓 寧願死 不投降 […]

Reconciliation With Parents

  海街日記(うみまちダイアリー)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清新小品, 我更喜歡它的英文片名 Our Little Sister – 我們的小妹妹。這是一部關於和解與接納的電影,也是一部很女性很療癒的電影,適合曾經在母親那裡受傷的人細細品嘗。 Umimachi Diary is a refreshing piece by Japanese director Hirokazu Kore-eda. I like its English title, Our Little Sister, more. This is a film about reconciliation and acceptance. It is also very feminine and very healing – good for people who have been hurt with their mother […]